学习成绩上不去,有时候并不是你不努力。努力的方法不对,往往事倍功半。而用对了方法,则会反败为胜,事半功倍。

下面这些错误,90%的学生都在犯。

1  只拼时间而忽视效率

案例

我现在高三了,学习效率很差,别人做一道数学题十分钟左右,而我需要四十分钟,我只有拼时间,每天睡眠不足三个半小时,直到今天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出力倒是出了不少,但结果让我很失望,我快要坚持不住了,每天上课都是强打着精神上课,我该怎么办?

分析

高三学习任务繁重,很多学生抱着“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的想法,拼命挤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自己的生理极限,但进步仍然十分有限。在自己非常痛苦地看书做题的时候,那些比自己成绩好很多的学生却似乎很悠闲。殊不知,这样的方法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陷入“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应用在这里,就是指低效利用时间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成效却不见长甚至越来越差,而高效利用时间的学生投入了相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效。

建议

首先需要谨记这句话:“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其次,一定要做好时间管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如何来实施呢?

①做好时间规划,劳逸结合。

合理安排好一天的时间,设计出一张细致的时间表,最大化利用时间,切记不要占用了休息时间来读书,却在应该读书的时候感到疲劳,一定要劳逸结合。比如周末、假期或者自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记忆规律,早上8点到12点和晚上睡前这两段记忆高峰背记文科类的内容,在下午拿出整段的时间做数学或文理综合卷子。

②学会舍弃,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人的时间有限,无论怎么样计划,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计划完。当有很多事情面临选择的时候,当有些任务实在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

③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安排时间。

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我们必须学会用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比如: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因为容易走神、被打扰,最好选择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来做,比如早上和晚上。

2 喜欢钻研偏题怪题

案例

我觉得做大量的偏题怪题才能显示出水平,那些比较容易的题太小儿科了,我都不屑于做,不然怎么拿下那些“压轴题”呢?

分析

做难题怪题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练习并提高学生攻破“压轴题”能力,但是在复习中,过于钻研这些题型,难免会陷入既抓不住西瓜又丢了芝麻的境地,甚至舍本逐末,丢掉了基础知识。

建议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不考偏题、怪题。建议大家别做无用功。只有牢固掌握常规思维,常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是尖子生,花费很多的时间钻研偏、难、怪题也不是好现象。

在高考前夕,很多学校的老师对学生说的就是,你们不用再做题,回去好好翻翻课本,做做课后的习题,看看基础的东西。这说明高考毕竟很多都是基础题,丢基础去挖高大上的,实不可取的,更何况难题也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所以一定要重视基础,避免偏钻,有重点地练习。但也并不是说难题就不可以做,而是不该去“钻牛角尖”。

3 漫无目的地刷题,觉得越多越好

案例

我升入高三后,除了完成课下作业外,还坚持每天针对薄弱科目进行专项练习。爸妈也四处搜罗了各类复习题给我做,原本以为这样刷题是有效果的,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我的薄弱科目——外语、数学仅有稍许提高,而强项化学却掉到中游水平。付出和收获怎么相差这么多呢?

分析

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做得麻木了,效果也就差了。有时,基本的东西还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后,巩固了或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反而有害无益,甚至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得不偿失。

建议

所谓“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无论是听课、记笔记,还是复习、做题,都应该抓典型。做题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做,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

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认真去做。

4 屡错屡犯,不知思考总结

案例

同一类型的题我总是一错再错,那些错题我也分析了啊,可为什么再次遇到还是不会呢?

分析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不少同学没有从错题中总结经验,没有找出犯错的根本原因,而是一味认为自己没有记住。其实,有些错误的产生是因为错误思维造成的。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做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建议

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一则总结分析原因,防止在同一个地方频繁摔跤,二则可以为以后复习使用。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

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题;

第二部分是错因;

第三部分是改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

第四部分是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代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此法比较适用于理科)

5 复习不讲方法,盲目跟从

案例

小A英语很好,我这一科却很差。我就照她的方法来复习,买来了她用的一些复习资料,尝试她的复习方法,可是感觉效果不好啊。怎么回事?

分析

成功的人成功的方法一定有他成功的地方,确实也是值得学习的。但每个人的个人情况不一样,同样的方法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也即哲学上“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道理。小A的方法并不适合其他人的自身情况,所以才会造成“水土不服”。

建议

每个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尽相同,分数差距较大,升学目标也不同。具体来说,600分、500分、400分等不同分数段的学生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复习方法不能照搬同一模式。

模拟考试成绩在本二线以下的学生应该把复习重点定位在给分题和基础题部分;本一线以下的学生应该在确保前两种题拿分的同时关注中档题和部分综合题的复习;准备冲刺名校的考生则应更多关注中档题和综合题的强化训练。

复习方法应因人而异,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如果确实不知道如何去学,不妨去问自己各科的老师,他们最有说话的权利,多年从教也能摸索出自己的套路来,再结合老师所教、自己所能掌握的程度,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策略

6 做题照本宣科,缺乏独立思考

案例

平时老师讲的题都会,但习惯了老师讲题解惑,考试时题型稍微变换一下,就变得无所适从。

分析

这是典型的照本宣科,不知融会贯通。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平时学习复习的时候已经习惯于老师讲题解惑,做题、考试时不善于思考,喜欢去“套”。做作业时也喜欢参看答案或在课本寻求解答,有去思考却往往不能深入。虽然有些同学整理一些错题本、典型题等,但却缺乏融汇贯通的能力。简而言之,是缺乏独立思考的做题思想。

建议

凡事要多靠自己独立思考,不要总想着依赖外界的力量。同样一道数学题,自己花一个小时做出来,和花五分钟从老师同学那里问来,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自己思考过,总结过经验,下次再碰到,就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高考复习是9个月的事,9个月综合起来,这一个小时肯定是小于别人在这道题上帮你所花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是有义务帮助你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与其寄望成绩好的同学来帮助你,不如自己努力。

7 易受不良情绪影响

情绪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则在学习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得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如果你现在有以上这些问题,那么就快点行动起来,果断地扔掉他们吧!当你跨过了这些问题,你会发现,成绩提升so easy!

8个快速提高成绩的好办法

找准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主动参与课堂

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一个问题曾在课堂被老师提问过,即使当时答错,但在很长时间内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仍有清晰的印象。因为参与讨论时的思维活动比平常状态下要活跃得多,它调动人体感知事物的多种分析器及其效应器协调工作,在头脑中形成强烈刺激。如果一堂课是一场戏,那么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这场戏的一个角色,并且人人都应争唱主角。这里所说的参与,主要是指参与课堂的各种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争唱主角,主要是指大胆发言和参加课堂讨论。

2. 时刻能想到问题

带着问题听课适用于新授课、综合课。上课前要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如果老师对这处难点讲得不细、不透彻,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

3. 理解细节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4. 思考为主

听讲的目的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听讲,听讲”,主要就是先“听”,“听”是体,“想”与“记”是次体。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动了在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5. 请有比较地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所出现错误的原因。

6. 与老师交流永远不是坏事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个时候,正是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最好时机,要积极大胆地抢先举手发言,回答错了也没关系,自己存在的问题越暴露出来就越便于纠正。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平平,担心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因此就经常不发言。有的同学更害怕发言与提问,当老师提问时,心跳的咚咚直响,眼睛不敢正视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这种视老师提问为痛苦与麻烦的学生永远学不到更多知识。

7. 自觉参与谈论

讨论在同学中进行,不像面对老师,大家会等着老师拿出现成的答案。同班同学完全平等,大家不会有顾虑。在平等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每个人潜在的聪明才智就容易释放出来。课堂讨论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即使自己意见不对,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弱点,及时克服。讨论时因听取了各种意见,自己容易受到启发而产生新的创意。讨论还能锻炼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人的辩论能力。

8. 不要把课堂总结当过场

老师经常会要求同学们做课堂总结,但是大部分同学会把这个总结当成一个过场。课堂小结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 回顾一课堂从头至尾的过程。这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老师开头是怎样引入的,中间是怎样引导分析的,最后是如何总结归纳的,都应弄清来龙去脉。

第二, 合理评价老师的思路。在理清老师思路的基础上,思索老师用了哪些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怎样。

第三, 留心结束语。结束语是老师对一节课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留心它,有助于把握这堂课的整体,做到胸有全课。

第四, 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同时要将它纳入自己的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