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报告》针对中国大陆地区除新疆、西藏外的29个省份收集到的12,471个家庭(30,591名不小于3岁的家庭成员)的时间利用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尤其是对小学生至大学生的睡眠时间进行了分析和汇总。

数据显示,一至六年级每小时的平均睡眠时长在9小时左右,到了初中则下降至8.5小时左右,高中到达睡眠时间低谷,不足8个小时。这说明教育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所提到的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的要求仍未达到。

到大学时期,睡眠时间有所回升,达到8.5小时以上。而从学习释放出来的时间,一部分被用来睡觉,更大部分被用于休闲娱乐,尤其是打游戏、体育锻炼和课外阅读。因此报告提出,针对中小学生要适当减负,确保睡眠时间,而针对大学生,则要适当“增负”,要提高其学业要求,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学习时间大幅下降

报告还研究发现,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学习时间大幅下降,每天的学习时间减少了3.60小时,降幅高达37%,而从学习释放出来的时间,一部分被用来睡觉,更大部分被用于休闲娱乐,尤其是打游戏、体育锻炼和课外阅读。

好像班主任说过的:“到了大学有的是你们玩的时间。”似乎真的是真的。但事实不是这样,大学更应该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适当“增负”,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毕竟大学毕业之后大多数人将面临就业问题,只有在大学期间更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走入社会。

2017年中国各年级学生阅读、打游戏和体育锻炼的平均时长:

 

 

《报告》研究还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家庭背景孩子的净入学率和学习时间差异不大。但在学前和高中阶段,农村、低收入、低学历家庭的孩子净入学率更低、学习时间更短。在学前阶段(3至6岁),全国的学龄前儿童净入学率为71.3%,农村为63.1%,相差8.2个百分点,而7至15岁义务教育阶段,全国和农村地区差异不大,均超过96%,到了高中阶段(16至18岁),全国和农村地区的净入学率下降至91%左右。

 

 

报告指出,全国3-6岁学龄儿童的学习时间为每天5.13小时,而农村3-6岁学龄儿童的学习时间为每天4.65小时,差异约0.5小时。

7至15岁义务教育阶段,全国学龄儿童学习时间与农村学龄儿童学习时间差异不大,每天基本为7至8个小时。

在16岁至18岁高中学习阶段,农村青少年的学习时间则与全国青少年平均学习时间差别较大,前者为7.99小时每天,后者则为8.8小时每天,相差约一个小时。

 

中小学生(不包含午睡)睡眠不足率高达49.1%

报告显示,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如果不包含午睡时间,不足率高达49.1%。

即使包含午睡,其睡眠不足率依然高达26.4%。

 

牺牲睡眠来备考真的值得吗?

很多学生因为备考,可能会牺牲一定的睡眠时间来复习。殊不知,睡眠不足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具体哪些方面请往下看。

免疫力下降

中国睡眠研究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王赞表示,睡眠一般可分为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非快动眼睡眠主要用于体力、免疫力恢复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快动眼睡眠有助于记忆力和智力发育。前半夜非快动眼睡眠占的比例较多,分泌的生长激素也较多,因此青少年在10点以前睡觉,会有助于身体发育。

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如果学生睡眠不足,大脑就没有时间去消化白天的学习内容,这样除了影响记忆,还降低了学习效率。长期的睡眠不足则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

不利于精神健康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发布了一个关于睡眠的报告。该报告通过对15659名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和日常行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睡眠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有密切的关联。睡眠不足,可能会造成青少年抑郁症,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自杀的念头。

备考阶段如何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

我们不妨在课余时间改善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下课后多进行一些慢跑等有氧舒缓的运动,但切忌睡前2小时运动。 以及可以在我们生活细节上做一些改变,比如多晒晒太阳,尤其是同学们长期在教室内学习时。中午小睡一会儿(大概在10-45分钟),使用闹钟时建议用轻柔音量不大的声音。每天适当饮水(建议每天2升)。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得到更好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