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非重点大学名叫“二本老鸣”的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学校突然来了一位“大企业”的HR,这让平时见惯了“乡镇企业”招聘的同学们欣喜若狂,招聘现场的小礼堂很快被围个水泄不通。

我的学生——下个月就要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一名大四女生,也腾出了半天奢侈的备考时间,挤在了听讲座的人群之中。

那名衣着时髦的HR,满载着一股傲娇讲起了她所在的“大企业”的生活:

全英文的工作环境,地标建筑物中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场地,以及企业团建活动晒出的咖啡、龙虾与游艇不时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惊叫,仿佛一位大都市的富二代在给一帮没见过世面的“书呆子”讲城里的生活,又像是偶像剧里一位千金小姐因故沦落到乡镇,却每天都上演着“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故事。

尽管尖酸刻薄,但这名HR还是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因为她讲的并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心灵毒鸡汤”:

 

做职业规划,不要轻易问你们的老师,你想年薪百万却问一个年薪十万的人,你觉得靠谱吗?

名校都是靠讲座培养学生,而普通高校只能靠讲课来培养学生,你们只是在课堂上听到某位学术大神的传说,而名校学生却在他们的身边工作。他们很多人本科毕业都合作发表过核心期刊的论文,你们拿什么在复试时和他们竞争?

考研也考不上的书呆子,名校不要,我们也不要,你当我们企业是垃圾桶?

 

别跟我说你的四六级成绩,你去过国外学校交流过吗?你的英语能说吗?

……

尽管学校也经常有从国内985毕业的博士“青椒”这样打击学生,但是我那群“没见过世面”的学生还是被虐待出了新高度,他们像被打了鸡血,不断给这位人生导师爆以雷鸣般的掌声,让我们这些跟不上大城市节奏的老师尴尬到无地自容。

讲座的提问环节,一位胖胖的男同学问到:“我一直想干我喜欢干的事情,但父母一直反对,我该怎么办?”这位HR直接怼了回去:“因为你怂”,学生席里立刻响起一片掌声。

而我的那位即将考研的学生,则在讲座结束半小时后终于挤上了讲台,并怯生生地递上了自己的简历。

“你在大学做了哪些事情”?HR眼神犀利,却并不看简历。

我那穿着朴素的女学生在这种强大的气场之下立刻没了自信。

她涨红了脸,小声说:“我获得了两次学校一等奖学金”。

HR冷笑道:“也不过是XX大学(思考再三,我隐去了我们这所普通高校的名字)的奖学金而已”。

我的学生便不再说话,周围的学生也不说话。

送走了HR,已经中午一点了,回到小礼堂的时候,我看见那个被鄙视的学生还坐在那儿哭泣。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只听见她一边抽泣,一边对安慰她的同学说:高考没考好,是不是以后都没有希望了?好后悔当时没有拼命,现在再努力又有什么用?

01

世界五百强都会告诉你学历不重要

但他们并不会去普通的大学招员工

其实,类似的故事在那个“被教育事业耽误的相声演员”张雪峰老师的演讲视频里就被讲述过。

 

@Eagle:

北上广这种中国超级城市,她所拥有的平台等级是绝对优于其他城市的。所以可想而知,如果你在北京的一所211、985上学,那么你接触的很可能就是这个领域的顶级导师,就算老师不是顶级的,但你有大把的机会去接触顶级。这在日后的工作上更是如此。

 

所以,张雪峰说齐齐哈尔大学不是在黑这所学校,而是现实。确实不会有世界500强企业去招人,不需要啊!北上广差不多就招够了。所以,你连500强的门都没敲到,还谈什么工作中锻炼?你在500强企业里有机会和顶级业内人士接触,你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这是锻炼。你去搬砖,这也是锻炼。但这两种锻炼环境,一年后,两者的工作薪资、眼界、思维就天差地别了。

02

考进名校不是唯一的出路

但它却是一条捷径

 

@Echo:

张老师说的很对,来我们学校招聘的全是那种类似于沙县小吃那种小且辣鸡的企业,发展前途什么的基本没有,来我们学校招聘,就一个原因,我们学校的学生廉价,工资会比985.211的低很多很多,刚毕业,基本2000-5000就打发了,正常基本2000-3000左右,5000的那是极少数的。

 

学校能找到好工作,工资高且发展前途好的学生不多,大多学生选择公务员或者老师,这一类的学生占的比率蛮高的,还有的学生只能到一些只和你谈情怀,谈理想就是不谈工资且不入流的企业拿着2000-3000的工作累死累活的苟且着。

工作是能积累经验,然后呢?马丁说的好容易啊,问题是有什么好的一流的企业让你学经验?没有的!还是你特别能吃苦?熬得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委屈?估计大多数人只能做到前四个字——特别能吃。

考进名校的确不是唯一出路,却是多数没背景、没人脉、普通家庭出身学生的捷径。

03

名校的光环

是一种优秀的传递

 

@张良计:

我自己就毕业于一所二本学校,深刻地感受过名牌大学提供的资源平台和我们学校简直不是一个台面上的。大三的时候我参加学校里的一个社团活动,和同学去复旦大学的兄弟社团做合作交流。 前面大家都还讨论地热火朝天兴致盎然,等讲到拉赞助的工作分配时,复旦的一名同学表示这一块他们来负责,“复旦的牌子说出去就是保证。” 这句话背后透露出的那股自信,让当时在场的我很尴尬。

 

那次是我第一次去复旦,带我去的朋友回来时羡慕地说 “人家学校随便搞一个活动都是区里市里的级别,嘉宾都是你在报纸电视上能看得到的人物,咱们最多一年能请到三四个就很不错了。哎,这就是差距啊。”

是的,差距,这么一个小事情背后反映出来就是学校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名牌大学就是比普通大学二本大学专科大学有更强大的师资,更专业的科研,更高级的社会资源对接入口,更响亮的名声招牌带来更快速的上升通道。好大学能带给你接触更广泛圈子的机会,人脉的扩张,也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客观既定事实。

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终就不一般,它的声望是由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人才输入和输出才形成的。所以HR选择名牌大学的求职者,成本无疑是最低的。学历不能决定人一辈子,文凭也证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机会,在某些时候只留给有这张纸的人。

为什么名校毕业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错的工作?除了本身能力问题,校友的作用也很明显。比如前辈在大型企业上班,那你进入他的圈子实习和求职的机会,一定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多。